抓住 AI 商機!和椿科技與你共創機器人新藍海
近年隨著技術進步及缺工問題日趨嚴重, AI 浪潮席捲而來,機器人成為補充勞動力的最佳解方,身為企業主與員工,機器人的加入,可提高工作效率,讓勞動力專注追求工作表現;身為經銷商,可迎向機器人趨勢,擴大服務範圍,滿足客戶對科技應用的需求。本文將分享 AI 機器人的產業應用,讓你對機器人應用有更多想像,為自己的痛點找到解決出口。

各大產業趨向智動化 AI 機器人是智慧轉型的重要驅動力
AI 人工智慧並非近期才興起的概念,在 1950 年代起就有各界學者探究,隨著近年在 AI 晶片領域引領風騷的 NVIDIA,再次帶動 AI 浪潮,連帶推動機器人產業成長,甚至有機器人概念股,和椿科技即在此行列之中。
什麼是人工智慧(AI, Artificial Intelligence)?
智動化,是自動化技術結合人工智慧(AI, Artificial Intelligence),工研院陳來勝執行長曾說過:「智動化其實就是整合科技化硬體與智慧化軟體技術,透過智慧化流程(訊號感測、資料處理、智慧決策及作動控制),兼具硬軟實力的呈現」。
相較於傳統的自動化,智動化更強調設備的「學習與適應」能力,如:工廠廠內的機器人不僅執行固定任務,還能透過數據分析提升效率,或是根據狀態自動調整路線、避障等。
AI 技術與效能的進步大幅提升機器人的應用廣度,機器人不再侷限只能進行重複性、單調的工作內容,透過感知設備、物聯網等技術,機器人可以自主作業,在複雜環境中靈活操作,自主移動機器人(AMR)即是透過 AI 導航系統與設備,實現無需固定軌跡的移動,取代傳統 AGV,協助產業解決人力短缺問題,優化人力配置,常應用於智慧物流、生產線配送或是餐飲服務等。
根據 Global Information 預測,AI 機器人市場預計將以每年複合增長率 29.9% 快速擴展,從目前的 155 億美元增長到 443 億美元,顯示出企業對於提升生產效率、降低成本及改善服務品質的強烈需求。
各大機器人如何在各產業協助解決「人」的問題?
全球歷經疫情時代,無接觸自動化模式,成為許多產業的營運解方,讓各大產業開始重視數位轉型的可能性;疫情後全球各地普遍出現缺工現象,源於後疫情時代的經濟復甦與勞動市場的結構性改變,像是去中心化的外送服務興盛,勞工們開始重視工作生活平衡,勞動力開始偏向自由彈性的模式,加上人口老化、少子化的勞動力短缺問題,機器人成為各大產業替代人力的最好幫手。
和椿科技 Aurotek 從傳動、驅動零件起家,奠定進入自動化領域的穩固基礎,隨著 AI 的爆炸性發展,和椿科技近年積極投入企業的「第二曲線」轉型,進入兼具「動能」與「智慧」的機器人自動化領域。
機器人怎麼進入人類的工作領域呢?以下分享機器人應用案例:

- 智慧製造-協作機器人 兼顧效率與安全
在製造業面對少量多樣生產、高精度加工需求等挑戰,如何提高生產靈活性與效率是核心關鍵,從過去的工業機器人到現在的協作機器人,是工業自動化重要夥伴。
和椿科技的協作機器人系列產品,依照生產環境需求,可減輕高精度加工及組裝等人力負荷,穩定作業流程,與人共同安全協作,提高生產效率,其中 MG400 桌上型協作機器人,只要一個 A4 紙大小,就能自成一個工作站,具有高精準度,適合做上膠、測試面板等作業。
- 智慧服務 – 送餐與清潔 AMR 機器人 解放人力
機器人不僅適合在工業產業,近年開始進入服務業、旅宿業,為日常生活帶來科技體驗,和椿科技的服務型機器人,協助餐飲業餐點配送、辦公或廠區場域清潔等, 像是 PD30F 跨樓層配送機器人,適合旅宿業、商辦或住宅,透過物聯網整合技術,可以跟建物中的終端裝置,例如:電梯、閘門、門禁、電話等相互連動,無須人工干預,就能完成跨樓層配送,協助飯店房務或是管理員將物品送到指定地點。 在缺工嚴重的服務業與工業來說,送餐機器人及清潔機器人可以穩定服務品質,重新配置人力,機器人完成重複繁瑣的工作,人力可專心提升工作表現。

- 智慧物流 – AMR 搬運機器人,輕易實現貨到人動線
在工廠生產、大型倉儲、零售電商出貨等工作作業流程,以追求持續穩定為目標,特別像是電商旺季檔期 618、雙十一、雙十二等,如何讓出貨準確又快速,避免流失訂單是必要之重,在作業廠區中使用 AMR 貨到人方案,工作人員可在定點專心完成自己的任務,透過 AMR 完成點到點之間的運輸,可以提高生產與作業效率。
和椿科技的送餐機器人不僅適用餐飲業,對於各產業的輕物料配送也適用。

PD300 工業智慧搬運機器人可運用在重載運送的情境,有多元送貨模式可設定:
- 固定配送路線時,自動配送可提高效率與便利性
- 當需要運送的貨物多樣時,可使用跟隨模式,讓多台機器人依序排隊跟隨行動
- 特殊情況需人力介入時,選擇電動助力模式,工作人員可手推操作,加速工作效率
迎向 AI 機器人 解決多方痛點
AI 的出現,推進時代數位與技術轉型,同時它是否會取代人類的話題總是不斷被討論,美國麻省理工學院(MIT)的研究指出:「AI 不可能取代人類的勞動力,未來自動化的趨勢會更接近『補充』人類勞動力。」,從過往歷史演進可以看見,當新技術出現,勢必會影響既有的勞動模式,而當自動化取代某些工作時,也會衍伸創造新工作的。
哈佛商學院教授拉哈尼(Karim Lakhani)也曾說:「AI 不會取代人類,但擁有 AI 技能的人類將會取代不用 AI 的人類。」,面對 AI,不論是個人或是企業,都該常保學習心態,還有變革的勇氣與行動力,就能創造出人類與 AI 共同協作的良好交互作用。
那麼機器人的出現,能夠解決哪些人的困擾呢?
- 企業經營者
各產業面臨缺工、招聘不易、人員流動率居高不下,加上共享經濟概念興盛、工作價值觀的改變,勞工不願意接受長時間或高強度的工作,而最直接面臨到缺工衝擊的是製造業和服務業。
機器人的加入可以代替員工做負荷量大的差事,將重複性高、甚至容易造成員工身體傷害的事務,不用花費時間人才培訓,穩定且有效率地完成各式任務。 - 員工
疫情期間,歷經過人員流動頻繁,疫情後,公司徵才不易,現有員工加班或承擔額外的工作壓力,進而影響工作滿意度和整體生活品質,除了製造業與服務業外,像是醫療或長照,更是深受影響。
引進機器人後,不僅分擔員工勞動強度高的任務,也可以將高重複性與繁瑣的事務交給機器人完成,解放人力,員工將精力專注放在重要的事務上,追求工作成就與品質,提升工作價值。